一、导尿包简介
导尿包是一种医疗用品,主要用于协助患者排尿,尤其在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自行排尿时。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器械和物品,如导尿管、集尿袋、消毒用品、注射器等。
二、使用导尿包前的准备工作
(一)评估患者情况
健康状况评估
了解患者的年龄、性别、基础疾病等信息。例如,老年男性患者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,这会影响导尿的难度;女性患者如果有尿道口松弛等情况,也需要特别注意。
查看患者的尿液检查结果,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。如果患者已经有泌尿系统感染,在导尿过程中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循无菌操作原则,以防止感染的扩散。
心理状态评估
许多患者对导尿操作存在紧张、恐惧的心理。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、过程和可能的不适,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。例如,告知患者导尿是为了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对身体造成损害,并且会尽量轻柔操作。
(二)环境准备
清洁与隐私保护
选择一个清洁、安静、光线适宜的环境进行导尿操作。如果是医院病房,要确保周围没有过多的干扰因素。
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,使用屏风或窗帘遮挡,让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。
(三)物品准备
检查导尿包
打开导尿包前,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,有无过期。查看导尿包内的物品是否齐全,包括导尿管(注意导尿管的型号,根据患者的年龄、性别和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,一般成年男性选择F12 - F16号,成年女性选择F14 - F18号)、集尿袋、消毒棉球、镊子、弯盘、注射器(用于向气囊内注水固定导尿管)、润滑剂等。
准备其他物品
准备好一次性手套、治疗巾、便盆等。如果需要对尿道口进行局部麻醉,还需要准备麻醉药物和注射器。
三、导尿包的正确使用步骤
(一)核对与解释
核对患者信息
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、床号、住院号等信息,确保操作的准确性。
解释操作过程
向患者简要说明即将进行的操作步骤,如将会阴部消毒、插入导尿管等,让患者心中有数。
(二)患者体位摆放
仰卧位
协助患者取仰卧位,双腿屈膝外展,暴露外阴部。这种体位可以使会阴部肌肉放松,便于导尿操作。
(三)清洁消毒
初步清洁
护士戴好一次性手套,用治疗巾铺在患者臀部下方,将便盆放在便盆架上。然后用温水棉球或湿纸巾轻轻擦拭患者的外阴部,从尿道口向外擦拭,女性患者要先擦拭阴唇,再擦拭尿道口;男性患者要先擦拭阴囊,再擦拭阴茎和尿道口。
消毒
用镊子夹取消毒棉球,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消毒。女性患者的消毒顺序为:尿道口→两侧小阴唇→尿道口;男性患者的消毒顺序为:尿道口→龟头→冠状沟→尿道口。每个棉球只使用一次,消毒范围要足够,以减少感染的风险。
(四)导尿管插入
润滑导尿管
在导尿管的插入端涂抹适量的润滑剂,一般使用无菌的水溶性润滑剂。
插入导尿管
对于女性患者,护士用左手分开阴唇,右手持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4 - 6cm,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 - 2cm;对于男性患者,左手用无菌纱布包裹阴茎并提起,使之与腹壁成60°角,右手持导尿管插入尿道20 - 22cm,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 - 2cm。
(五)固定导尿管
气囊注水
连接注射器,向导尿管的气囊内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(一般为10 - 15ml),使气囊充盈,以固定导尿管,防止导尿管滑脱。
连接集尿袋
将导尿管的另一端连接到集尿袋上,集尿袋的悬挂高度要低于膀胱水平,以防止尿液逆流引起感染。
四、导尿后的护理
(一)观察与记录
尿液观察
观察尿液的性状、颜色、量等。正常的尿液为淡黄色、澄清透明。如果尿液出现浑浊、血尿、脓尿等情况,可能提示泌尿系统存在感染或其他病变,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。
记录每小时或每24小时的尿量,这对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、体液平衡等非常重要。例如,少尿(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)或多尿(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)都可能是疾病的信号。
患者反应观察
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,如疼痛、腹胀等。如果患者主诉疼痛,要检查导尿管是否固定妥当,有无打折、扭曲等情况;如果患者感觉腹胀,可能是导尿管堵塞导致尿液不能顺利排出。
(二)导尿管的护理
保持通畅
定期挤压导尿管,防止尿液中的沉淀物或血凝块堵塞导尿管。一般每隔2 - 4小时挤压一次,挤压时双手重叠,从导尿管的近端向远端挤压。
更换集尿袋
根据集尿袋的类型和医院的规定,定期更换集尿袋。一般情况下,普通集尿袋每天更换一次,抗反流集尿袋可以每3 - 7天更换一次。更换集尿袋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,避免污染导尿管和尿道口。
更换导尿管
导尿管的更换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。一般情况下,普通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,硅胶导尿管可以每2 - 4周更换一次。但如果导尿管出现堵塞、脱出、感染等情况,需要及时更换。
(三)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
泌尿系统感染
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导尿操作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。在导尿过程中,要避免导尿管和集尿袋被污染。如果怀疑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,要及时留取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,根据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。
导尿管脱出
导尿管脱出可能是由于气囊注水不足、患者活动过度等原因引起的。在固定导尿管时,要确保气囊注水适量,并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,避免患者过度牵拉导尿管。如果导尿管脱出,要及时重新插入导尿管,并且要评估患者尿道是否受损。
尿道损伤
插入导尿管时动作要轻柔,避免暴力插入。如果患者在导尿过程中感觉疼痛剧烈,要立即停止操作,检查导尿管是否插入正确。如果发生尿道损伤,要根据损伤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,如轻度损伤可以继续留置导尿管并观察,严重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。
五、导尿包使用后的处理
(一)医疗废物分类
导尿包内物品
导尿包内的一次性物品,如导尿管、注射器、消毒棉球等都属于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。这些物品在使用后应放入专用的黄色医疗废物袋中。
其他物品
如果导尿过程中使用了其他物品,如手套、治疗巾等,也属于医疗废物,要按照相应的分类进行处理。
(二)处理流程
密封与标记
将装有导尿包内一次性物品的医疗废物袋密封好,并在袋外标记清楚废物的种类、产生日期等信息。
集中处置
由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定期收集这些医疗废物,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,如焚烧、消毒等,以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
正确使用和处理导尿包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、防止医院感染以及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导尿操作,并且做好导尿后的护理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。
![]() | ![]() |
官网二维码 | 老站回顾 |